close

An Overview of Taiwans Economic Development (IIIc)

 

現代化經濟

1930
年代後期,日本對外發動戰爭,台灣也開始進行工業化;日本治台的殖民政策,乃由「工業日本,農業台灣」轉為「工業台灣,農業南洋」。太平洋戰爭之前,日本即已準備「南進」。1936年底,台灣遂依敕令而設立「台灣拓殖株式會社」;此一半官半民企業,投資地區乃以台灣為主,並及於日本軍所佔領的中國南方和東南亞各地。迄1937年,台灣的工業化仍限於製糖設備及農產品加工方面。但成為南進基地之後,軍需相關產業則以驚人速度發展,而鋼鐵、化學、紡織、金屬、機械等現代工業尤為活躍。

隨著工業化的進展,台灣的基礎設施也更臻完善;除鐵公路、港灣之擴建以外,亦包括都市自來水 (及下水道)、綜合醫院、機場 (國際線)、廣播電台、郵局、電信局等設施之開設。1937年,台灣的工業生產已趕上農業生產,而佔有生產總額的45.9% (達五億七千萬日圓)1944年三月則超過七億日圓,達到巔峰。其後,由於遭受美軍轟炸損害,工業生產急轉直下。而在戰事不斷擴大之下,台灣人也首度嚐到食物嚴格管制及物資供應短缺之苦。

1945
年二戰結束,國民黨蔣政權接管台灣,卻為台灣帶來極其嚴重的經濟災難。終戰之後,台灣經濟轉而從屬於中國,也因此受到國共內戰經濟崩潰前的波及。國民黨佔領台灣,將大部分日本私人企業及日人民間資產收歸國有 (並合併為各類獨佔事業),甚有竊取為黨產及納入接收大員私囊者。194549年間,台灣的物價指數惡性上漲達一萬倍以上;主要肇因於國民黨在台無限制增加貨幣之發行,俾應付各公營事業因經營不善而向台銀大量借款,以及撤台各中央政府機構所產生的嚴重赤字。 (據美國記者William Newton1946年三月所作的報導,台灣人抱怨美國人對日本人太好,因為他們只在廣島、長崎丟下兩顆原子彈,卻把國民黨丟給台灣。)

1949
年六月15日,國民黨決意切斷台灣與中國之貨幣關聯,乃有「新台幣」之發行 (一元等同舊台幣四萬元)1949年底,國民黨敗逃台灣,帶入100餘萬人口 (台灣人口由1948年底的692萬人,驟增至1950年底的806萬人)。而1950年的中央政府總預算,90%乃用於國防方面,物價膨脹的壓力再度上升。1950年六月韓戰爆發,美國於1951年開始對台提供軍事及經濟援助 (15年計約十五億美元),台灣物價才告穩定。國民黨佔領台灣,繼承了日人遺留的優異建設與大量資源;而在戰後的景氣大環境之下,以台灣人的勤奮性格與重商傳統 (並犧牲政治自由),其經濟表現自是令人刮目相看。


國民黨抵台初期,即實施「三七五減租」、「公地放領」、「耕者有其田」等三項土地改革政策;在「二二八」餘悸猶存之下,此種無本生意幾未遭遇阻力,堪稱完美的威權統治。國民黨為照顧軍公教人員,遂壓搾米糖生產 (或規定以實物繳納地租)並實施肥料換谷制度,嚴重剝削台灣農民。1960年代以降,台灣經濟發展從進口替代策略逐漸轉為出口導向形態,而與星、港、韓並列為亞洲四個新興工業化經濟體 (亞洲四小龍)。繼所謂「經濟奇蹟」之後,台灣的國民所得雖於1992年以倍於南韓之姿而突破萬元,唯迄今歷經18年起伏卻猶無法攀上兩萬,反而落居四小龍尾。何以故?西進害台,歷史教訓彰彰明甚,無如一再重演。1990年代以來,台灣傳統產業相繼出走,一度風光的科技產業亦告停滯不前;復以所謂ECFA實施在即,台灣經濟綁進中國日甚一日,台灣刻正面臨空前的經濟危機。

 

參考資料:

1.   吳聰敏:〈台灣經濟發展史〉
<
http://homepage.ntu.edu.tw/~ntut019/ltes/TEH2001.pdf>

2.   江燦騰:〈台灣經濟發展史〉
<
http://www.cge.tsint.edu.tw/chiang/97-2台灣經濟發展史().ppt>

3.   柯志明:《米糖相剋:日本殖民主義下臺灣的發展與從屬》
群學出版社,2003

4.   Kiyoshi Ito / Walter Chen: Taiwan History /《台灣歷史》
<http://members.shaw.ca/leksu/index.htm>

 

 


Copyright © 2010 Thomas66's Blog. All rights reserved.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homas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