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An Overview of Taiwans Economic Development (Ib)

貿易與轉運

台灣原住民數萬年來的生活方式,直到三百多年前外力入侵後才產生根本性的變革。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 (VOC) 1624年八月登陸台江 (Tai-oan; 今台南安平一帶),在台灣的經濟活動極為活躍。荷蘭人引入「漢人」外勞 (之前在台「漢人」僅千餘人),從事大規模開墾,增產稻米、蔗糖等農產品,以利外銷。另一方面,他們亦積極建設台灣成為貿易轉運站,將中國商品 (如生絲、絹綢、瓷器、黃金、漢藥等) 轉往巴達維亞、荷蘭及日本;將台灣鹿皮、蔗糖、硫磺等輸往日本,並將台灣稻米、日本白銀等輸往中國。轉運貿易物品,亦包括荷蘭的金屬、藥材,以及巴達維亞的香料、胡椒、琥珀、麻布、棉花、鴉片、錫、鉛等。而台灣的稻米與蔗糖,遂成為東印度公司出口的兩大農產品;另如鹿皮銷往日本,鹿肉運到中國,亦屬台灣重要出口貨品。

荷人治台期間,由於稅賦繁重、管理嚴苛,對原住民及在台移民 (主要為日人及「漢人」) 極盡剝削之能事,曾經先後發生「濱田彌兵衛事件」及「郭懷一事件」。唯在大航海的時代浪潮下,十七世紀的台灣藉其東亞的樞紐地位,已發展出以轉口及出口為導向的貿易體系。因而,台灣在歐洲海權的殖民統治之下,引入重商貿易文化以及蔗糖、稻米生產技術,並揭開台灣人與世界各國緊密互動的序幕,對往後三百多年的台灣社會發展影響至大。而當西方海上勢力風起雲湧之際,東方也興起一個盤據台灣的鄭氏王國,足堪與西歐海權分庭抗禮。十七世紀初期,以顏思齊、鄭芝龍為首的海商集團,即控制明帝國東南沿海的海上商業貿易;其後,鄭成功大敗荷軍,進據台灣,雄霸東亞及南洋。

鄭成功的海上貿易,北起日本 (長崎、東京、琉球),南至南洋 (呂宋、柬埔寨、暹羅等地),其中以與日本、越南、暹羅等國的關係最為密切。對日貿易輸出產品,主要為生絲和絲織品,亦包括瓷器、漆器、硯台、書籍古玩、砂糖、醫藥等;輸入則有金、銀、銅、刀,及海產山貨等等。1662年鄭成功死亡,其子鄭經乃由金廈退守台灣,繼續進行海上貿易。在日本方面,十年之間台灣赴日通商船隻計達108艘,至為熱絡 (歸因於鄭家之日本淵源)。此外,荷蘭、英國、西班牙等國亦以東南亞為據點,紛紛來台進行貿易;其中以英國較為重要,對台貿易前後歷時14年。鄭氏政權降清後,台灣鎖進清國經濟圈 (貿易對象僅以清國為主),在東亞的海上貿易地位便告一落千丈;直到十九世紀中葉台灣開港之後 (其間約歷兩百年),國際貿易對台灣經濟的重要性才再度顯現。

 

參考資料:

1.   江燦騰:〈台灣經濟發展史〉

<http://www.cge.tsint.edu.tw/chiang/97-2台灣經濟發展史().ppt>

2.   吳聰敏:〈台灣經濟發展史〉

<http://homepage.ntu.edu.tw/~ntut019/ltes/TEH2001.pdf>

3.   《福爾摩沙:十七世紀的臺灣.荷蘭與東亞》

<http://www.npm.gov.tw/exhbition/formosa/chinese/index.htm>

4.   張溪南:〈明鄭時期的海上貿易及其活動〉

<http://sea.owes.tnc.edu.tw/ocean/presentation3.html>

 

 


Copyright © 2010 Thomas66's Blog. All rights reserved.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homas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